为什么学生负担的重灾区是小学,为什么减负越减越重?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批判可谓不绝于耳。但以中国发展的现实来说,就像众多社会关注的领域一样,中国教育不被批评是不可能的。
因为历史以及社会保障等因素,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育理念,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思路。绝大多数家长嘴上说对孩子没有太高期望,但一旦面对孩子的教育,多数人都会走精英路线:不是选择最合适的,而是最好的——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能上人大附中,绝不去一路之隔的北大附中,能上北大附中的,就绝不去中关村中学。这就必然导致中国的教育,将面对比任何国家都强烈的择校需求。
西方则不然,在其社会阶层、行业区别不大的背景下,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的支撑中,人们在给自己的社会发展定位时,有着明显的多元性。社会成员自动会分离为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因此其择校需求的广度与强烈程度都远不如中国人。实际的人群定位我没有精确统计,但从美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比(美国约有3.8万所高中,公立超过两万所),大约就能看出一点端倪,超过一半的人还是在走大众的发展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