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比什凯克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欧亚大陆国家通过交通、信息、能源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一种独特的地缘经济合作方式。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考生需要备考的重点,在此湖北华政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考点做一个整理罗列,便利考友复习。
在人类文明史上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欧亚大动脉”的是:丝绸之路,中国古代北方的“丝绸之路”有几条?3条。真正完整描述三条丝绸之路的学者要数著名中外交流史专家黄时鉴,他于1991年为中国丝绸博物馆展厅绘制了一幅网络式的丝绸之路全图,此图黄时鉴有专文论述,收录在《中国丝绸通史》中。
考点一:张骞出使西域
1.中国古代出使西域和开辟“丝绸之路“的先驱是以下的哪一位?张骞
2.哪一位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4.“丝绸之路”名字的由来是在?唐朝
5.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汉唐时期的沙漠绿洲丝路。一般认为它的起点是现在的:西安
6.古代丝绸之路通过河西走廊,其主要原因是水资源较为丰富
7.丝绸之路沿线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8.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经过帕米尔高原。
9.不在丝绸之路上的地点是函谷关。
10.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生产技术首先传到中亚的是:冶铸和水利
【真题再现】
1、下列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戊戌变法→马关条约→五四运动
B.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
C.张衡发明地动仪→诸葛亮写《出师表》→张骞出使西域
D.虎门销烟→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A项中马关条约应在戊戌变法之前,因此错误;C项中;张衡与张骞都在汉代,诸葛亮所处的时代为三国,三国在汉代之后,因此C项错误;甲午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因此D项错误。1405年到1433年,郑和进行了七次下西洋;戚继光(1527—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寇焚掠浙东,戚继光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大军凌波越海去收复当时被荷兰殖民者侵占的“台湾”。B项中的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正确。所以答案为B项。
2、下列诗句,与中国和西域的物质文明交流无关的一组是( )
A.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C.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D.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蓝田山位于陕西蓝田,是著名的产玉之地。传说此山在阳光之下,蕴藏其中的玉气,冉冉升腾,但美玉之精气远观如在,近观却无。根据题目要求,该诗中没有中国与西域物质文明交流的体现。所以选择A选项。
考点二:海上丝绸之路
1.中国古代有两条丝绸之路,被称为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西安
2.“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是:广州
3.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以下各国中,海上丝绸之路不经过其领海的国家是( B )
A.印尼 B.奥地利 C.斯里兰卡 D.索马里
【解析】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议,让“丝绸之路”的相关考点成为考试热点。这是个抛砖引玉,考友在今后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过程中可以以点带面,从热点出发,梳理相关人文常识,事半功倍。华政教育祝大家考试顺利,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