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于2014年。学科内共有人员36人,包括教授15人,副教授11人,讲师10人。其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名师1人、杰青1人、优青1人、全国优博1人、新世纪人才3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1人、上银优博银奖1人,有13人在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意大利、香港、台湾等国(境)外取得博士学位或进修,学科队伍平均年龄42岁,年富力强,潜力很大。
学科下设以下研究方向:
1)表面计量科学与标准化。瞄准表面形貌和结构的精密测量、分析评定及标准化问题,展开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实现学、研、产结合,面向科研和生产需要,研发系列多功能的表面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20多年来,该学科方向长期坚持本领域的研究,积累了雄厚理论基础。近5年来,总计获得2项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1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1项国基金重点项目、5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973前期预研、1项863重点项目、2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资助,发表文章80余篇,制定了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取得发明专利10余项。
2)无损检测新技术。该方向以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的无损检测新技术、装备与仪器为目标,研究基于永磁场、恒定电磁场、瞬变电磁场以及电、磁、声融合的无损检测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标准,并拓展到医学无损检测新原理、新方法、新仪器的研究。已推广应用钢丝绳检测仪、油井管杆检测等1000多台,开发应用数字化油井管漏磁检测装备200多套,并产生的显著的经济效益。近5年来,主持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标准制定项目2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多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出版了专著3本、教材1本,发表论文100余篇。本研究方向获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3)纳米测量技术及仪器。本方向致力于纳米测量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探索基于光学的纳米测量理论与方法,探索非接触、无损、高效的测量技术,旨在实现纳米制造工艺的可操纵性、可预测性、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863重大专项委托课题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微纳测试技术、光学精密仪器、步进扫描投影光刻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80余篇。
4)光电检测技术及仪器。本方向基于光学干涉、衍射、成像、视觉等基本原理,致力于发展多尺度、多参数的几何量精密测量以及相关物理量的检测原理和技术,满足制造领域、生物医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等的检测、分析需求。近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973课题1项、支撑计划课题1项,以及多项横向委托课题。发表文章60余篇,专利10余项。
5)虚拟仪器与网络测控。该方向针对测试仪器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提出基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平台,以软元件、软件面包板和软元件集成阵列为技术特征的可重构虚拟仪器技术,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可重构、可嵌入等优点。本方向同时研究面向复杂硬件环境的仪器和网络测控平台,包括信息的获取、信号分析、虚拟现实、基于网络的监测和控制等。
6)精密机械系统及运动测控。该方向研究精密机械与机构运动的结构动力学建模、分析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研究磁-气-热等对精密机械运动机构结构复合作用机理;大惯量多体多尺度多场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大惯量多体结构在多场复合作用下的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复杂多体多尺度多场系统动力学的计算和分析方法。研究精密机械运动拓扑结构优化,分析集“传感-反馈-作动-被控体”为一体的智能结构机电耦合行为规律;研究主被动振动控制统一建模与全局优化方法;研究光刻机运动结构与主被动减振作用规律;研究主/被动振动控制器设计方法。本方向得到了包括了973计划项目课题、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十五”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等重要研究项目的支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围绕超精密机械结构、动力学建模、振动计算、精密运动控制等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家图书奖提名奖1项等国家级和部级奖励。
学科下属“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室”、“纳米尺度测量研究室”、“机电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研究室”3个研究室和“精密测量”、“无损检测”、“虚拟仪器”3个实验室,以及华科机电工程公司、数控公司工程实践基地。共有精密仪器及设备693台,固定资产1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1600多平方米,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完善的研究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场地。
由于各方向项目研究需要,拟长期招聘博后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事业心强,遵纪守法;
2.在国内外获得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物理、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人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岁以下。
二、工作条件及待遇
年薪约12万元人民币,具体面议。可申请机械学院优秀博士后奖励计划。
三、应聘要求
有意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请提交本人简历(含学习工作经历、学术工作内容、论文论著清单等)到联系人邮箱,或直接电话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人:刘晓军老师
电话:027-87543970
邮箱:mexjl@163.com,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网
通讯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
邮编:430074